小說《同意·起飛》是國內首部關于中國民航飛行員成長的故事。通過描述四位主人公從普通的飛行學校學員成長為民航飛行員的奮斗經歷,向讀者展現了我國民航在起步階段的艱苦條件,以及一代民航飛行員刻苦、勤奮、自信、嚴謹的學習作風。他們用青春和熱血實現了自己的飛行夢,同時也成就了我國的民航事業。
楊松,北京人,曾任中國民航局直屬《空中生活》雜志社執行社長,中航材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青年時代在四川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戰士,學員,外科主治軍醫。作為旁觀者親眼目睹中國民航幾代飛行員成長的歷史,見證中國民航發展的道路,首次用小說形式把一代民航人在設備簡陋的艱苦環境下學習飛行和飛行中各種趣事以及他們的情感生活獻給讀者。
“同意起飛”,這是空中通話的基本用語,無論是飛行訓練還是航線飛行,當飛機起飛前向塔臺申請時,塔臺認為符合起飛條件時的回答。簡短的四個字對職業飛行員而言卻是一生的努力和追求,得到“同意”要通過長期的專業訓練和嚴格的考核,得到“起飛”的指令騰空而起則是一份最高職責和終身的奉獻。這就是民航飛行員。
在世界各個城市的機場上,每日每時每刻那沖上藍天的中國銀鷹背后都裝載著一份厚厚的藍天上的記憶,那就是飛行員成長的歷史,也是中國民航成長的歷史。
故事將從獨特的視角,濃重的年代氣息,真實再現了國產飛機在民航飛行員早期的訓練中的場景和純真起伏的愛情生活。
華學文、項藍天、喬金生、吳書明是六十年代中期進入中國民航位于川西平原的航校,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和生長環境,他們懷抱報效祖國的理想,在近乎原始的訓練條件下,克服困難以優異成績畢業后在各種不同的崗位上為新中國民航發展貢獻力量。
故事圍繞民航早期飛行員的訓練和生活體現了老一輩民航人艱苦奮斗,朝氣蓬勃,銳意進取和優秀的職業素養。通過劇中人物近二十年的工作生活經歷真實再現了年輕的中國民航從初始階段走向民航大國的一段歷程。
因為人生的經歷,我接觸了很多老一代的民航飛行員,每當我看到這些已經白發蒼蒼的老人相聚在一起,話語永遠離不開那永恒的主題,藍天上逐云的日子,白云間翱翔的飛行生活,他們的一生都在為祖國的民航發展飛翔在藍天上,已經有了層層皺紋眼角的眼睛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談笑風生的話語中你仿佛看到當年那些英姿勃發的青年。我的內心產生了一個強烈的愿望,我要把老一代民航飛行員在艱苦和簡陋的環境下學習飛行并成長的生活歷程講訴給一代年輕人。書中的主人翁是完全塑造出來的,讀者也可以爭相猜測你身邊熟悉的人,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書中的人物絕不是某一個人,他們是幾代優秀民航飛行員和辛勤工作在飛行員培訓崗位上的教育工作者集體縮影,我把它獻給民航飛行員,獻給民航教育工作者。
在世界各個城市的機場上,每日每時每刻那沖上藍天的中國銀鷹背后都裝載著一份厚厚的藍天上的記憶。在這份厚重的記憶中最為濃重的一筆就是從事飛行員培訓的教育工作者,你們是每一位職業飛行員進入職業生涯的第一位老師,是你們用辛勤的勞動和無私的雙肩搭建出一座座天梯,把剛剛長出稚嫩翅膀的雛鷹培養成鋼鐵翅膀的雄鷹,送上藍天。我的這部小說就是以民航飛行學院為真實背景創作,小說的續集將飛行員的訓練伸展到國外航校,將繼續記錄民航飛行員在當代訓練中成長的歷史。
飛行學員的培訓經歷了從飛行圖囊、計算尺、木制練習器、草地機場指揮車、象棋子上的飛機編號、初教六、運五飛機、飛行皮夾克、簡易小平房的學習和居住環境一步一步走過來。今天學員用的是電子地圖,擁有模擬器,模擬機和先進的訓練飛機,是完全現代化的訓練方式,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但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一點是永恒的,那就是作為職業飛行員一生的信仰與職責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小說的名字“同意起飛”,這是空中通話的基本用語,無論是飛行訓練還是航線飛行,當飛機起飛前向塔臺申請時,塔臺認為符合起飛條件時的回答。簡短的四個字對職業飛行員而言卻是一生的努力和追求,得到“同意”要通過長期的專業訓練和嚴格的考核,得到“起飛”的指令騰空而起則是一份最高職責和終身的奉獻。這就是民航飛行員。
小說中飛行員的第一課是“怎樣當好共和國的飛行員”,這是對年輕人理想的教育。當我創作這部書的初始,我采訪了幾位一輩子都在四川小鎮上兢兢業業從事教學工作的飛行教員,他們的學生幾乎全部都飛翔在世界各地的機場上,其中一部分成為中國民航的精英和領導者,可是他們的老師,當年最出色的飛行學員,有人當年已經考上大學,最終為了中國民航的崛起,一輩子都留在那個小鎮上,他們對我樸實的回答是“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們的最高理想”。我要再次告訴大家我選擇寫這部書的初衷就是想還原那段真實的歷史,這個歷史就是培養飛行員首先要注重理想或者說是人生信仰的培養非常重要。
書中民航早期的飛行學員學習飛行的目的是祖國的需要,為此他們在簡陋的設備下出色的完成學員訓練。今天我們的學生學習飛行的目的可能不完全相同,怎么才能把年輕的飛行學員培養成像在美國哈德遜河上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薩倫伯格,在關鍵時刻成功的迫降飛機并兩次冒著齊胸的水再次返回機艙完成自己作為民航機長的最高職責是從飛行學員邁入航校第一課開始。我在書中像呈現的就是飛行員職業素質的培養是從第一課開始,那就是年輕的飛行學員一定要有人生的目標和信仰,學習飛行不是為了高工資,而是為了祖國的需要。
在小說《同意·起飛》中,通過書中主人翁對待學習和生活的態度提出作為職業飛行員一生要遵循的四條原則
1)嚴謹的工作作風
我想通過對小說人物在出現飛行意外時的成功處置的描述證實作為職業飛行員“嚴謹”二字是要貫徹他終身的職業生涯。當在飛行中出現意外能夠成功的安全降落一定是在飛行準備時按嚴謹的作風做好充分準備。小說中華學文和項藍天在第一次轉場飛行前詳細準備以下必備文件:目視地圖;中低空航線圖;起降、備降機場、航路附近機場通訊導航資料;起降備降機場使用細則、機場平面圖、機場區域進出走廊圖、進離機場圖和穿云降落圖及攜帶領航用具如向量尺、計算尺等;飛行文件包括任務書,天氣預報單,手冊等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作詳細的討論,獨立計算加油的數量等等,只有嚴謹的工作作風才能把飛行安全貫徹始終。
2)精湛的飛行技術
小說中四位飛行學員在學習飛行技術過程中克服了現在飛行學員不可想象的困難,那是沒有模擬器和模擬機的時代,甚至夜航飛行是用馬燈導航,但是這些都不能影響作為飛行學員刻苦的學習技術,優秀的飛行技術是作為職業飛行員一生都要努力的目標。小說中學員為了熟記飛機儀表盤按鍵,自制紙板儀表盤,這種刻苦精神很值得現在的學員學習。
3)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說中的四位飛行學員他們堅持洗冷水澡,堅持體育鍛煉,在經歷了初始“挑食”階段后完全按營養配餐,這些看起來是生活中的小事,卻決定你的飛行生命的延續。通過小說中的故事你可以看到,一頓飛行前簡單的早餐可能就決定你在飛行中出現意外時的智力和體能的狀態,決定你是否安全降落,決定你降落后的野外生存能力。作為職業飛行員健康的體魄,堅強的意志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
4)理智的情感生活
作為職業飛行員你的情感生活真的不屬于你自己,因為當你執行航班任務時你不是你自己,你屬于整體旅客,屬于國家財產的護衛者。年輕人一定認為這是屬于自己的一份感情與他人無關,的確,感情的確屬于每個個體但是這必須是一份理智的感情。小說中有那個時代兒子不認識當飛行員爸爸的故事情節,是那個時代真實的寫照。嫁給飛行員的女孩一定是有犧牲精神的女人,因為作為飛行員的妻子,你的丈夫首先是旅客的保護神,他首先屬于國家屬于旅客然后才屬于你的小家。所以這份情感一定是理智的。而作為職業飛行員在對待感情生活也一定是理智的,永遠不能放縱自己。因為你永遠肩負著旅客安全和國家財產的最高職責。小說中人物對情感的選擇和處理雖然是那個時代的特色,但是安全飛行一生的飛行員一定是選擇一份理智的感情和家庭生活。
這里我要再次提到在美國哈德遜河上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薩倫伯格,在關鍵時刻成功的迫降飛機并兩次冒著齊胸的水再次返回機艙完成自己作為民航機長的最高職責,職業飛行員要用一生的信仰尋求安全之路,這就是作為職業飛行員生命中最重要的。
當我把我的書贈送給一位中國民航優秀機長時,他向我提出這個問題。他說,我們對飛行員一直進行各種教育,包括我的小說中提到的飛行員的第一節課,這都是飛行學員最常規的教育。但是,我們極個別的機長在飛機迫降后做出放棄飛機和旅客,自己逃出飛機的丑陋事件,這是為什么。一代年輕人,要有信仰和職責感。這是永恒的主題,這是培養飛行員首要的課題。
我不是教育工作者,我只是希望通過小說形式把老一代民航飛行員的故事講述給一代年輕人,希望他們在選擇飛行員這個崇高職業的同時也選擇一份崇高的信仰與職責。
華學文,中國南方偏遠山村一個農民的兒子,一個光著腳長大的羞澀男孩。學習成績異常優秀,讀高中時因交不起每月2元錢的伙食費經常在家自學,卻考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了當飛行員放棄讀大學,在航校以訓練時間12小時第一個放單飛的優異成績畢業并留校任飛行教員。
項藍天,中國開國功勛將軍的兒子,在部隊保育院長大,華學文的同學,為人開朗大方積極進取,是個陽光男孩。在文革期間家庭受沖擊下放到農場放鴨子,卻沒有放棄對理想的追求,初期留校任教員,后來成為我們國家早期寬體民航客機駕駛員。
喬金生,中國山西一個礦工的兒子,是家中六個孩子中唯一的男孩。思想活躍性情執著,與周圍人關系非常好。在學員時邂逅航校駐地附近照相館的女孩,在女孩家庭遭受變故時挺身而出,在長達十多年的等待中最終得到他所傾心的女孩并為此放棄他所熱愛的飛行事業。
吳書明,中國江南太湖一個世代漁民的兒子,他是四個同學中最有內秀的一名,熱愛文學,擅長書畫,是個“文學青年”。航校畢業后在東北地區工作,是我國較早期航線飛行員,愛情生活簡單并令人羨慕,與漂亮的乘務員比翼齊飛。
小說從華學文和他的三個同學從飛行預備學校進入航校學習飛行開始,以照相館兩代女主人與飛行員的糾葛為背景,在二十年中通過不同階段在照相館的照片為主線細致的描寫那個時代年輕人的工作與感情生活。
書中通過對四個學員在學習飛行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克服困難的過程,特別是對他們的教員的描寫,可以使讀者了解學習飛行的過程,對于不懂飛行的讀者可以在趣味的故事情節中學習到與飛行有關的知識。華學文和項藍天在當學員時遇到緊急迫降所表現出的沉著冷靜和處理能力,體現飛行員在平時訓練中培養堅強的意志力和良好的體質的重要性。
書中的女主角個性鮮明,青春靚麗,有自己獨特的愛情觀。其中一直不知道自己是二戰美軍飛行員后代的歐陽麗思,在文革中受刺激患上重度精神抑郁癥,失去自我認知能力,最后在喬金生的執著愛情感召下終于恢復正常。魏曉光和紅紅都不約而同的愛上華學文,但是魏曉光愛的非常迷茫,她本身是項藍天的第一次心動的女友,卻不清楚自己到底愛誰。紅紅為了愛情毅然“空降”到華學文老家,她擯棄傳統觀念,把自己融入山鄉,終于獲得華學文的感情。凌雪是我們國家早期的空中乘務員,在空中沒有增壓艙和空調的環境下為旅客微笑服務,展現了一代民航乘務員的風采。
書中的場景生動有趣,既有時代特征又具備超時代的現實感,旨在融入現在年輕一代的思想和生活觀,在戲劇化的場景中給與現代年輕人“正能量”的情感體驗。
其中學習飛行時我國自己制造的運五飛機在“緊急降落”時的優秀性能,早期航校飛行指揮現場指揮過程再現,運五飛機,蘇式伊爾十四飛機的廣泛使用,航班飛行過程中臨時轉場備降的過程,大型現代波音模擬機的訓練場景等等可以讓讀者過一把飛行體驗癮。
關于主人翁感情生活的描述有“一見鐘情”、有“鍥而不舍”、有“歷經坎坷”、有“坐懷不亂”,同時有激情和纏綿的描述和有謎一樣的追求過程,還有為“前傳”和續集的鋪墊,作者用心良苦,希望能得到讀者的共鳴。
小說通過照相館中幾次照相的情節和因照片引發事件串聯整個二十年的一段歷史,重現蓉城當年二月十五盛大花會的場景,梅花盛開的場景,東北扎龍保護區丹頂鶴舞蹈的場景,長江三峽游船的場景等等眾多描述給讀者足以想象空間和視覺的饕餮大餐。
這是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一個青年群體勵志的故事。故事所描述的是一個在大眾眼中崇高的職業和神秘的群體,飛行員這個群體所代表的是一份神圣的職責。就像民航機長肩章上的四條杠上面所代表的意義:專業、知識、飛行技術、職責。我把它獻給我所崇敬的中國民航飛行員,我把它獻給中國航空工業人,我把它獻給我的讀者。